ctf 碎片知识整理

2025-08-16

[toc]
#零碎知识点
##1. HTTP请求包(浏览器信息)
##2. 报错解决:error: externally-managed-environment
##3. 报错解决:E:invalid opertion install
##4. 常用命令:【kali】进入退出root命令

#零碎知识点
##1. HTTP请求包(浏览器信息)
我们先看看Request包的结构, Request包分为3部分,第一部分叫Request line(请求行), 第二部分叫Request header(请求头),第三部分是body(主体)。header和body之间有个空行,请求包的例子所示:

1
2
3
4
5
6
7
8
GET//请求行: 请求方法 请求URL HTTP协议/协议版本
Host://服务端的主机名
User-Agent://浏览器信息
Accept://客户端能接收的MIME
Accept-Encoding://是否支持流压缩
Accept-Charset://客户端字符编码集
//空行,用于分割请求头和消息体
//消息体,请求资源参数,例如POST传递的参数

HTTP协议定义了很多与服务器交互的请求方法,最基本的有4种,分别是GET,POST,PUT,DELETE。一个URL地址用于描述一个网络上的资源,而HTTP中的GET, POST, PUT, DELETE就对应着对这个资源的查,增,改,删4个操作。我们最常见的就是GET和POST了。GET一般用于获取/查询资源信息,而POST一般用于更新资源信息。

GET和POST的区别:

  1. 我们可以看到GET请求消息体为空,POST请求带有消息体。
  2. GET提交的数据会放在URL之后,以?分割URL和传输数据,参数之间以&相连,如EditPosts.aspx?name=test1&id=123456。POST方法是把提交的数据放在HTTP包的body中。
  3. GET提交的数据大小有限制(因为浏览器对URL的长度有限制),而POST方法提交的数据没有限制。
  4. GET方式提交数据,会带来安全问题,比如一个登录页面,通过GET方式提交数据时,用户名和密码将出现在URL上,如果页面可以被缓存或者其他人可以访问这台机器,就可以从历史记录获得该用户的账号和密码

HTTP响应包(服务器信息)
我们再来看看HTTP的response包,他的结构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9
HTTP/1.1 200 OK						//状态行
Server: nginx/1.0.8 //服务器使用的WEB软件名及版本
Date:Date: Tue, 30 Oct 2012 04:14:25 GMT //发送时间
Content-Type: text/html //服务器发送信息的类型
Transfer-Encoding: chunked //表示发送HTTP包是分段发的
Connection: keep-alive //保持连接状态
Content-Length: 90 //主体内容长度
//空行 用来分割消息头和主体
<!DOCTYPE html PUBLIC "-//W3C//DTD XHTML 1.0 Transitional//EN"... //消息体

Response包中的第一行叫做状态行,由HTTP协议版本号, 状态码, 状态消息 三部分组成。
状态码用来告诉HTTP客户端,HTTP服务器是否产生了预期的Response。
HTTP/1.1协议中定义了5类状态码, 状态码由三位数字组成,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

1XX 提示信息 - 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,继续处理
2XX 成功 - 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,理解,接受
3XX 重定向 - 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处理
4XX 客户端错误 - 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
5XX 服务器端错误 - 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版权声明:本文为CSDN博主「hespecial」的原创文章,遵循CC 4.0 BY-SA版权协议,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blog.csdn.net/m0_50376770/article/details/132438222

##2. 报错解决:error: externally-managed-environment
方法1:安装venv虚拟环境(网上推荐但失败)
方法2:安装pipx,成功但使用不便
方法3:强行避免报错
具体:
原来安装代码:pip install 对象名
现在安装代码:pip install –break-system-packages 对象名

##3. 报错解决:E:invalid opertion install
更换源代码:
sudo add-apt-repository main
sudo add-apt-repository universe
sudo add-apt-repository restricted
sudo add-apt-repository multiverse
sudo apt-get update

##4. 常用命令:【kali】进入退出root命令
设置root密码:

1
sudo passwd root

进入root:

1
su root

退出root:

1
su 用户名

##5. 零宽隐写
https://tool.bfw.wiki/tool/1695021695027599.html
注意:用ctrl+A复制